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热点 >
情在绿皮火车上
来源: 今日吉林      时间:2023-07-27 16:32:06

情在绿皮火车上

文 | 闫英学

凌晨时分,被一个绿皮火车的梦境惊醒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在一阵阵朦朦胧胧的火车节奏中,梦见了自己出差睡在绿皮火车卧铺上,耳畔还呼啸着绿皮火车那“呜呜”的汽笛鸣叫声和车轮压过铁轨的“哐当哐当”声。醒后,还觉得床铺恍如绿皮火车的卧铺,身体随着车厢有规律地震颤着,好长时间没有缓过神来。待完全清醒后,睡意全无,索性,便开始回忆起那些与绿皮火车有关的桩桩往事。

多年来,我有一个特别的“嗜好”,那就是出差旅行喜欢乘坐绿皮火车,就像是吃饺子喜欢酱油醋那般,乘坐绿皮火车,对我而言,就是一趟“有滋有味”的出游。

虽然快捷的交通工具很多,诸如飞机、高铁动车等等,可我一旦出行,首选还是绿皮火车。那是因为,在慢慢悠悠的旅行中,在不紧不慢的停靠时间里,乘坐在绿皮火车上,看着窗外的山川河流,绿的黄的还有冬天的皑皑白雪,心里觉得特别的舒坦和愉悦,窗外窗内都有着诗一般的美景和图画。

绿皮火车,不单单是旅行中休息睡眠的地方,它更是一次精神生活得到提升从而进行情感抒发的地方。

第一次与绿皮火车相遇,是在儿时刚上学的那年冬天。家族中的一个远房姐姐嫁给了在铁路上班的姐夫。姐夫的家不算很远,但也不近,需要坐两个多小时的火车才能到达。那次,母亲带着我,参加姐姐、姐夫的婚礼,一同去的还有两位亲属,也分别带着孩子。三个孩子同岁,个头也都差不多。

小孩子第一次乘坐火车,弄不清是咋回事儿,我们三个孩子谁也不吱声,都是靠在母亲身边,好奇地看着车厢里上上下下的人们,眼睛有些不够用,感受着火车停停靠靠和行驶时哐当哐当的声音。

参加完婚礼,下午乘火车返回时,我却遇上了麻烦,而且是挺大的麻烦。

可能是我从小长得有些可爱的缘故,在别人的眼睛里感觉挺机灵。开车后不久,一个四十多岁,梳着两个大辫子的女列车长就坐在了我的身边。

女列车长用手拍拍我的头,笑着说,“小朋友,几岁了,上学没有呢”?我一一地回答她了。对于眼前这个穿着铁路制服的人,没有一丝的陌生感觉。

女列车长听完我的话,话锋柔和地一转,“你是小学生了,应该起儿童票了”。并问我,起了儿童票没有?

我并不知道起票是咋回事儿,直觉那是大人的事。女列车长问我,是谁带你出来的,我的手指向了不远处的母亲。

俗话说:童言无忌。这可给母亲惹了大麻烦。列车长拦住母亲说,你的孩子应该起儿童票了,无论母亲如何解释,那个女列车长就是坚持让母亲给我起儿童票,并说,不起票,就要拉到下一站。我一听说不让我们下车,有些哭闹地对母亲说,那就给我起票吧。

母亲无奈,花钱给我起了儿童票,而一同去的另两个一般大的孩子,都没被那个女列车长看在“眼里“。母亲气得够呛,下车回家嘟嘟囔囔地埋怨我一路。

长大了,当兵了,乘坐火车的机会多了起来。

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一个寒冷的冬季,绿皮军列拉着我们一批新兵,从渤海岸边的家乡启程,经过两天两夜的行程,终于来到了吉林“长白山下果树成行,海兰江畔稻花香”的军营驻地。从此,我便与绿皮火车有了不解之缘。

那时,部队团机关在在县城,出差办事都要去师部延边州首府延吉市。绿皮火车在山林间拐来拐去,忽忽悠悠,与大山的颜色不相上下,就像是一条绿色的长龙穿行在长白林海中。绿皮火车,成了山里人走出大山的唯一交通工具。

1979年春天,部队让我前往吉林市参加全军文学创作骨干培训班,临近结束时,我在吉林市乘坐一夜的火车,次日晨回到了阔别三年多的故乡。那时,全家还没有返城,在乡下居住。

由于事先没有给家里写信告知,我穿着军装,肩上背着绿色挎包,突然出现在老宅的后门口,正在做早饭的母亲很是惊讶。父亲听说当兵的儿子回来了,连忙从炕上跳了下来,惊喜得不知所措。

从部队回到地方后,我被分配在外地工作,绿皮火车又成了我每年探望父母,回家过年的交通工具。

九十年代前,绿皮火车车次少,人流拥挤,很少能购买到硬座,卧铺更是一票难求。再说,那时人们消费水平低,能挤上火车就很不错了,大包小包地放在过道上,洗漱间都成了座位。

有一年,我带着孩子,一家三口人回老家过年,回去时还好,火车上的人不是很多,返回来的时候,上车就成了一个难题。

老家那个县城车站不售长途火车票,几趟车次都是如此,跟售票员如何解释也不行,后来实在没有办法,改为乘坐短途火车,从沈阳再换车。可在沈阳站换车时,已是午夜,抱着孩子在站台上下,楼上楼下来回地跑,当回到工作的城市时,已是精疲力尽了。

但是无论如何,那时的长途出行,乘坐绿皮火车还是唯一选择。

乘坐绿皮火车久了,在嘈杂、拥挤的车厢里,在一开一停的“哐当”车门声音里,却总能碰到南来北往的各种人流。人们操着不同的口音,穿着不同的服装,为了那份亲情,那份血浓于水的“乡愁”,汇聚在绿皮火车上,虽然环境艰苦,露出来的却是一张张幸福而满足的笑脸,那是绿皮火车上最靓丽的风景。

八十年代初,从部队回到地方后不久,顺利通过了吉林省成人高考。上学三年,小家距离上学的城市有三个多小时的车程,来来往往三年时间,与绿皮火车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一两个月时间往返一次,急急忙忙地乘上绿皮火车,盼望着早一点到家。那个时期的绿皮火车很慢,每个车站都要停靠,一百多公里的路程,慢慢腾腾需要三个小时左右。当年那条铁路线是单行线,火车经过车站时,都要错开停车时间,有时还要停上好长时间才能启动。好在那时年轻又有同学相伴,说说笑笑也不觉得旅途有多远。

2000年之后,铁路大提速,再往后又有高铁动车横贯东西南北,有的还是朝发夕至。绿皮火车,也一改过去慢慢悠悠的速度,穿行在祖国的交通大动脉上。

然而,绿皮火车比之高铁动车,还是慢了些,但绿皮火车有绿皮火车的长处,它价格低廉,停靠地点多,方便人们出行,很受普通人的欢迎。乘坐绿皮火车可以从容地欣赏沿途风光,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风土人情,让心情慢慢地放松。

前些年,到外地考察学习等机会有许多,时常出行在祖国各地,只要时间宽松,我还是喜欢乘坐绿皮火车,带上一本书,一边欣赏沿途美景,一边静静地看书,目的地到了,一本书也读完了,感到十分惬意。

有一年, 前往四川成都参加一个会议,还有一名同事同行,他提议乘坐飞机去,说是几个小时就到了。我执意不肯,我说,我就是喜欢乘坐绿皮火车的感觉。最后,那个同事只好随我一同乘坐绿皮火车。从北京西站换乘了北京西开往攀枝花的绿皮火车,没有买到卧铺票,我们只好挤上硬座前往。

上车后发现,车厢干净整洁,大部分乘客都是四川口音,就连列车员也都是四川人。列车开行后,列车员用她那甜美的四川普通话叫卖着推车上的商品,“桃子,枣子,方便面”,啤酒,饮料,辣子鸡……

一声声四川口音的普通话,唤起了我几十年前的军旅回忆。在当兵的那个年代里,我们班里有两名四川雅安籍战友,他们的声音与眼前这位说着四川话的列车员是那样的相似,一下子,就把我拉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……

绿皮火车穿行在崇山峻岭,沿途风光旖旎,大饱眼福。虽然夜间难熬,但有白天的美景欣赏,说说笑笑,到也没有觉得有多么的辛苦和劳累。

前几年,安徽安庆战友组织聚会,我从长春出发,又买上了绿皮火车卧铺票,简单地带上一些食品和水,带上一本厚厚的散文集,时而隔窗欣赏窗外美景,时而低头读书,时而又与卧铺车厢里上下铺的旅客搭话。

长途旅行,手机充电成了难题。在手机电池几乎要耗尽的时候,我去卧铺对面找手机充电插孔,已经有几个人在耐心等待。下铺对铺是一位从济南上车、年纪大约七十多岁的老人,看出了我有些急切的心理,从一个包里拿出了充电宝,让我先救急。

我与这位热心的老人聊了起来。老人说,他的老家在济南所属的一个县,六十年代初的时候,支边到了黑龙江省佳木斯的富锦县(市),儿女都在黑龙江工作,他是农场的退休职工,此行,是回济南老家看望哥哥和妹妹。老人很健谈,也是热心肠。他整个往返都是乘坐绿皮火车,儿女们要给他买动车票,被他一口回绝,他说,乘坐绿皮火车,只要有卧铺,那就是一种享受。

乘坐在绿皮火车上,来来往往,沿途感受着祖国的大好河山,身边南腔北调的口音不绝于耳,窗外是田野、村庄、农舍、麦田……住在城市久了,出行乘上绿皮火车,看看窗外的世界,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乡下,不像坐在高铁和动车上”走马观花”,一扫而过。

如今,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了,快到让人来不及回味, 快到稍不留神就会擦肩而过。

我多么地希望,让一切舒缓些,再舒缓些,让我们有时间慢慢地品味生活的百种万千,哪怕是在绿皮火车上!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

观点